課程介紹與課程的目標溝通 | 1 課程介紹與課程的目標溝通 講師自我介紹、學員彼此認識、簡介課程內容大綱以及希望達成的目標。 選舉班代以及學員分組。 |
簡介:樸門永續設計 | 說明樸門永續設計的起源,以及當時的世界氛圍,並且稍稍提提世界上各種農法的產生背景。 |
樸門的核心倫理與設計原則(一) | 介紹樸門永續設計的核心倫理與設計原則(個別性原則) |
樸門的核心倫理與設計原則 (二) | 介紹樸門永續設計的核心倫理與設計原則(系統性原則) |
閱讀地形與地景 | 一塊土地,應該如何觀察她的地形與地景?這些地形與地景透漏什麼訊息?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與運用? |
大自然的模式 | 大自然有許多解決問題的模式,讓我們看看她在什麼脈絡下,面對什麼樣的問題,採取了什麼解決方案。 |
堆肥 Compost | 如何做出堆肥-材料、方法與生物過程。 |
土壤的形成與重建 | 土壤是怎麼形成?破壞了的土地如何回復,如何持續維護? |
厚土栽培/整地 | 厚土種植法的原文是「sheet mulching」,意思是「層層堆疊的意思」,這個方法源自於免翻耕園藝(No-dig gardening),免翻耕園藝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可考,在工業革命之前,就已經存在,中間還經過許多自然農法的前輩探討,最後這個方法由樸門永續設計加以發揚光大。 |
公共參與週 | 鼓勵學員配合校方參與公共議題。 |
生物性肥料 | 介紹如何利用自然界中存有豐富的微生物資源~對農作物生產而言,常利用環境中的資源,例如將有益微生物接種在種子或施用在幼苗、土壤上,可增加供應植物營養要素、提高土壤中養分有效性、增進根系生長與養分吸收、保護根系及增進抗逆境能力等,均可稱之為「生物性肥料」。 |
地景與水:水資源管理策略 | 水是一種稀有的礦產,是世界上最不可會缺的資源,地表只有 3% 是淡水,其他都是海水。這麼稀少的資源,我們要如何管理? |
等高線量測與逕流控制實作 | 知名的大地工程學者 P.A. Yeomans 建議,小水庫應該佔土地的 15%,而且,我們應該在最可能的高點截水。這堂課,我們討論如何使用關鍵線(keyline)系統來實踐。 |
雨水收集/中水處理系統 | 這堂課介紹一些收集雨水的方法,以及如何處理家庭產生的中水。 |
適切科技 | 適切科技(Appropriate Technology, AT),是一種以當地脈絡(local context)為考量的科技發展(或設計)。這個脈絡包括:地理環境、生態、文化、社會倫理、政治經濟,此外,也要容易取得、合理價格的材料。 |
設計過程與方法 | 樸門永續設計著重在景觀、功能與生物多樣性的模式設計,並解不斷的問「這個元素要放在那裡?它有沒有擺在系統中最能發會效益的位置?」 |
專題:問題解決與系統性思考 | 這堂課介紹 CPS,並且對學員進行學習風格的測驗,讓大家知道自己的學習模式,易於將來組成團隊進行合作。 |
期末座談 | 讓同學回顧整學期的課程,並且分享心得與食物。 |